收纳箱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收纳箱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从四面白墙到靓丽空间60年

发布时间:2021-02-18 18:10:21 阅读: 来源:收纳箱厂家

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,杭州人装点居室的方式不断在发生变化。从添置家具靠向“公家”申请,到家具凭票、一票难求,到家具走向市场、买家具连夜排队,再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红红火火的“展销会”时代……每一个时代,把家居生活方式放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大背景中,更显出沧海桑田的历史感。

【时间溯回:50年代】

两张单人床合并成个家

74岁的杨英大妈是位老杭州,解放初全家住在望江门外,别看现在是闹市区,那个时候这里属于郊区,最多的就是蔬菜地。

“我家的房子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,只有30多平方米,奶奶爷爷、爸爸妈妈和我们兄妹仨就挤在一间屋子里。”杨大妈回忆说,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家具,只要人住得下就行了,全家人吃、喝、拉、撒全都在这30多平方米里面。

“根本不存在成套的家具,结婚时,两张单人床一并就算成个家了。”杨大妈说,她结婚时是1953年,丈夫家离娘家不远,也是砖木结构的平房,只有20个平方左右,还跟公公婆婆和当时未出嫁的小姑住在一起。结婚那一年,她刚满18岁,夫妻俩到乡下亲戚那弄来了点木头,钉成一张单人床,与丈夫的单人床一拼,就算结婚了。

“那时候的老房子都是泥地,很简陋。”杨奶奶回忆道,“家里除了床,一张八仙桌,一个樟木箱,几乎没有其他东西。主要是地方小,满足生活需要、实用为主。”

“我的弟弟是在1957时结婚的,他的条件比我好一些,拼拼凑凑去市区的旧家具店买了一个五斗橱,一张床,一张八仙桌和四个条凳。这些家具都是用杂木做成的,油漆是用猪血做底色,外面加一层桐油。除此之外,就没其他东西了。”杨大妈说。

【时间溯回:60年代】

两个房间一个灯泡

金凯的老家住在现在的武林路女装街东面,狮虎桥直街的对面。1961年出生的他童年、少年时期都住在民国时期一资本家留下的院子里。说起老房子,金凯至今非常怀念,虽然设施简单,但充满着浓浓温情。

“我们的房子在当时算是比较好的,两层楼高的青砖洋房,前面是个院子,中间有个天井。院子里总共住了12户人家,奶奶、爸爸妈妈、姐姐、妹妹和我住在一楼两间十五平方左右的房子里。”金凯说,每个房间都有两张床,读中学之前是跟奶奶一起睡的,后来便在里屋角落用硬板搭了张刚好可容下一个人的“床”,每天就踩着写字台爬到床上睡觉。

受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限制,那时真正意义上的家具企业基本没有。金凯听父亲说,家里的五斗橱是父亲与母亲结婚时到旧家具店买来的。当时很流行五斗橱,黄色的,一边是五个抽屉,一边是一扇门的柜子,妈妈陪嫁一张八仙桌、一个樟木箱,算是家里所有的家当了。

有了姐姐后,奶奶从义乌老家来杭州带孩子,搬来了一批土改后分到的菜橱、放小孩子用的立桶,红木做的一张太师椅等家具。

“那时只要住得下就已经很满足了,根本没有装修的概念。”金凯说,老房子墙下面是青砖垒起来的,上面是木结构,楼板是灰木条与泥浆糊起来的,上面罩了一层暗红色的漆。

家用电器几乎为零,与现在五彩缤纷的灯饰相比,那个最原始的灯泡一直是金凯抹不去的记忆。12户人家只有一只电表,电费是按灯泡算,为了省钱,家里的唯一一个白炽灯灯泡就装在两间房之间的门上。

水龙头也是12户人家共用的,装在天井的一个角落里,水特别小。夏天天气热了,大家一个吊桶一个吊桶地提着,在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。整个院子里没有一个卫生间,一大早就得去对面的公共厕所倒马桶。厨房就更不用说了,做所有的饭菜仅靠一个煤炉,一大早,家里的老人就在天井里发煤炉,整个院子烟气缭绕。

上海冠心病专科哪家好

重庆治牛皮癣去哪家医

阴道炎手术费一般多少

人流上海哪家好

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节

重庆哪里银屑病医院好